我国工业4.0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首页    我国工业4.0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工4.0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工4.0发展分析

(一)中国版工4.0

工业4.0的理念最早是由德国在《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中提出来的国家发展战略,该战略为德国当时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费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至国家级战略。

图表 工业4.0结构介绍

img1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工业4.0战略的核心是CPSCyber-Physical-System网络物理系统,CPS通过人机交换接口实现和物理进行的交互,使用网络化空间以远程的、可靠的、实时的、安全的、协作的方式操控一个物理实体。

通过CPS系统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工业4.0是个社会系统工程,不是某个孤立的点,而是一个封闭的环。如下图所示:

图表 中国版工业4.0核心环节

img2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工4.0发展蓝图

201531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出台。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工4.0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仔细梳理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和财政报告,围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发展蓝图清晰可见: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

计划报告则提2015出台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着力突破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推进产业化。

新型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出工业互联概念,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

提升服务业支撑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生活和生产服务业。

计划报告则进一步列出了支持发展的高端服务业,包括工业设计、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国家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计划报告提出,2015年研发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预期达到2.2%

预算报告则提出,积极推进各类科技计划优化整合;建立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后补助机制,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进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大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力度等。

4.0发展机遇

工业4.0概念最初在德国学界和产业界的建议与推动下形成,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如今工业4.0已风靡全球,成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热词。201410月,中德两国签署了一份逾万字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其中双方对工业4.0的内容尤为引人瞩目。

工业4.0要从国际、国内大背景下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需求不振的背景下,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调整的巨大压力。如今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全球新一轮产业架构正悄然开始。以工业4.0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将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

互联网技术已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工业4.0战略的核心是建立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互动平台上,更多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的整合将更为科学化,并使3D打印技术、数字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材料等众多先进技术融合更加紧密,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

当前我国传统产业转型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同时也面临很多机会。经济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开始发生巨大转变,经济增长的高增长阶段已经基本成为过去。同时,经济新常态的另一层含义是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可以抵御风险的时代,不会有较大起伏。

工业4.0是将资源要素和生产要素集中在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平台之上,实现资源要素与生产要素的充分整合,是智能制造的结晶,实质上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拓展和延伸,是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


2018年2月5日 19:13
浏览量:0
收藏